多伦多的秋天,比你想的要冷一点:背景与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
昨天我在多伦多陪一个学弟跑Career Centre,顺路听他抱怨:原本简历投递还有回应,现在连回复率都像天气一样骤降。这不是个例——今年下半年全球和加拿大针对国际学生的政策波动、签证审批骤减,让高校的招生收入出现阵痛,进而影响课程、师资与实习岗位分配。
你应该也看到了最近的新闻:移民、难民与公民部(IRCC)的学生许可批准在2025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近 70%,少发了大概 9 万份签证(相关讨论被 The Globe and Mail 广泛报道并配图)。再加上院校为了填补经费缺口开始裁员、压缩课程,很多同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——岗位少、竞争更激烈、实习被压缩成“只有内推才有戏”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微信群,尤其是针对 University of Toronto(多伦多大学,UofT)留学生的求职群,反而变成了一个低成本、高效率的“信息与人脉交换所”。
写这篇指南的出发点很简单:不像官方 PPT 那样空话一堆,我要把群里能马上用的玩法、能避开的坑、以及在当前大环境下能落地的 7 条实操策略,写清楚给你。咱们既讲新闻事实,也讲怎么把信息变成你的 offer。
群里的价值:为什么要进 UofT 求职微信群?(现实与机会)
- 实时信息流比学校官网快。校方和职业中心的公告常常滞后,群里有人第一时间转发面试时间、招聘会变动、导师临时缺人等;尤其是在岗位紧张的当下,第一手信息就是机会。
- 内推与小众岗位更重要。很多小公司、更偏行业的实习和合同工不会上大平台,但会在学生/校友群里发;有内推的职位,转化率高很多。
- 技能/项目协作。群里常有人凑队做proj、接外包(比如给国内的电商做内容、本地化),这些“先做再说有收益”的机会比盯着LinkedIn刷回复更快见效。
- 情绪支持与规则解读。签证、税、工作时长、OPT/PGWP(毕业工签)等问题,群里能以前车之鉴告诉你应该去哪问、怎样准备材料。
结合新闻:香港媒体提到,尽管国际局势动荡,很多中国家长仍然愿意送孩子去海外深造;但面临的现实是签证和入学政策在变,这直接推高了留学生在国外的求职成本与不确定性。所以,信息与人脉的即时性,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。
下面说说实操。
群操作手册:3 大思路 + 7 条立刻可执行的策略
总思路先给你摆明:信息(insight)→ 人脉(network)→ 产出(output)。群是载体,关键在你如何用它。
思路一:把群当作“信息筛子”,不要当作垃圾堆。
策略 1 — 关键词订阅与标签法:在群里建立个人消息模板。比如你主攻数据分析,固定一句话写在群置顶或个人资料里:“Data Analyst / Python / SQL / available for 1–3 month internships, resume: [谷歌云链接]”,并把“data, internship, research”设为你的关注词,一旦有人发你能立刻看到并私聊。省得每条信息都翻。
思路二:把群当“内推市场”,主动输出而不是只等被动收消息。
策略 2 — 每周一次微简历更新+成果展示:在群里用 2–3 行更新你的最新项目成果或可用时间(例:刚完成3周SQL合同分析,能实习每周20小时,简历链接)。别人喜欢看“有产出的”人,内推概率上升。
策略 3 — 主动提供小帮忙来换信息(信息换信息):你会某款数据可视化工具或能把中文简历改成英文pitch,主动在群里说“我可以帮改一份CV/cover letter,换你有没有导师内推信息”,这在群里比直接要内推更容易成功。
思路三:把群当成“项目型社区”,联合输出带来钱和经验。
策略 4 — 发起 2 周小 team-up:找 2–3 个同校同专业的人,做一个能落地的 MVP(比如一个小型用户调研、市场入门分析),把成果放到 LinkedIn,上面写“UofT team project”,比空有学历更有含金量。群里招人成本低,效率高。
策略 5 — 转化“兼职信息”为长期关系:很多兼职(ta、marker、research assistant)会变成长期工作的入口。找到信息后,写一封简短邮件/微信表达兴趣并附上你能立刻交付的结果样本,胜率高。
补充两条防坑与应急策略:
策略 6 — 验证信息来源与避诈:群里常有“高薪短期项目”“远程挂靠”等信息,先查公司工商、LinkedIn 员工、在群里问过往接过项目的人。避免任何要求先交钱、或“先支付保证金”的项目。
策略 7 — 签证与合规预案:鉴于 IRCC 学生许可发放大幅下降(2025年上半年,同比下降约 70% 的新闻数据),务必建立 B 计划:关注兼职是否合法(working hours)、准备好学校开具的在读证明、与职业中心确认是否影响你未来的工签申请(例如 PGWP 的条件变化)。群里常有人分享法律咨询或靠谱律师/顾问,优先跟有真实案例的人对接。
实战小贴士(3 件立刻可做的事)
- 今天就把你的简历变成一页 A4,放到可公开访问的链接里(Google Drive/Notion),并把链接写在群资料或固定短句里。
- 每周在群里至少私聊 3 个你可以互换信息或互帮的同学(不要只发广播)。
- 关注校内 Career Center 的两项服务:1) 校友内推渠道;2) 校外企业合作项目。若有疑问,把截图发群让前辈帮你解读。
🙋 常见问题(FAQ)
Q1:UofT 的微信群里怎么判断哪个信息靠谱?
A1: 要点清单:
- 验证公司/项目的线上足迹(官网、LinkedIn 员工、Glassdoor 等);
- 询问发帖人是否参与过同项目、是否能提供以前参与者联系方式;
- 不要轻信需要前期付款或个人敏感信息的要求;
- 优先选择能看到工作成果或合同条款的项目。权威渠道:校方 Career Centre、学校官网实习岗位栏;若涉及签证/税务问题,咨询学校国际学生服务(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)。
Q2:群里有人给我内推,我该怎么准备材料?
A2: 步骤/路径:
- 先问清职位 JD(Job Description)和招聘联系人;
- 根据 JD 微调一页式简历,突出 3 个与岗位匹配的成果(量化如“提高转化率 12%”);
- 写 2 段式的内推邮件模板(第一段表明来源与兴趣,第二段突出 3 项匹配亮点并附简历链接);
- 把简历、项目链接、可上岗时间统一放在一个可访问链接,发给内推人;
权威渠道指引:使用学校 Career Centre 的 Resume Review 服务,或找群里有 HR 背景的同学做一轮 mock。
Q3:签证审批骤降会影响我的实习/毕业工签(PGWP)申请吗?
A3: 要点清单与官方路径:
- 首先,PGWP 条件以 IRCC 官方公告为准,任何非官方传言都要谨慎;
- 若你目前在读,保留并备份所有课程注册、在读证明、导师邮件等材料;
- 若签证审批变慢,启动 B 计划:考虑远程实习、兼职或转为 co-op 项目(若课程允许);
- 官方渠道:IRCC 官网与学校国际生办公室(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)。如需法律意见,优先选择有加拿大律师执业证的移民律师而非群里的付费咨询。
🧩 结论
多伦多大学的留学生,处在一个“机会与不确定性共存”的时代。签证政策收紧、院校财政压力传导到课程和岗位,所有这些都会让求职环境更“考验人”。但信息不对称也意味着机会:谁能更快拿到信息、把人脉转化成内推、用项目佐证能力,谁就更有可能在这轮洗牌中活下来、还活得漂亮。
立刻可执行的 4 条行动点:
- 把简历浓缩成一页并生成公开链接;
- 进入至少 2 个与专业相关的 UofT 求职/项目群并每天看一次置顶/搜索关键词;
- 每周至少向 3 个群内前辈发私信求建议或内推;
- 建立 2 周小组项目,产出能放 LinkedIn 的成果页。
📣 加群方法
说人话:群里不是万能的,但很多“差一条信息就能拿到面试”的事,往往在群里发生。寻友谷从 2018 年那台旧 MacBook Air 开始,就是想让在外的中国人能互相帮忙、有人在凌晨三点秒回一句“在的”。多伦多的朋友们,群里有做市场、数据、工程、甚至把国内电商打法搬到加拿大的小团队——那些不是天花板,而是你落地之后能用的技能与生意机会。
想加入寻友谷并找到多伦多/University of Toronto 的求职微信群:在微信“搜一搜”输入:寻友谷,关注公众号后添加拉群小助手微信。进群后可以直接发一条“自我介绍+求职方向+可提供的技能”,比如:“UofT MSC CS,找数据科学/ML 实习,擅长Python+Pandas,可帮团队做数据清洗/可视化。” 我们群里常有在多伦多本地的前辈、HR、创业者,能帮你做简历润色、内推甚至项目合作。进来别客气——我们就是那种半夜还能被你 @ 的人。
另外小提醒:如果你有想做的本地化项目(比如把中国的社群电商玩法改造到多伦多华人市场、或者用中文做大学周边的服务平台),群里很容易凑到两三个合伙人和第一个用户样本。机会不等人,早点去抢就是了。
📚 延伸阅读
🔸 Unruffled by Trump, Chinese parents still chase ‘American dream’ for kids
🗞️ 来源: Hong Kong Free Press – 📅 2025-10-29
🔗 阅读原文
🔸 Ontario colleges facing program cuts and layoffs as international student enrolment drops (image/data reference)
🗞️ 来源: The Globe and Mail – 📅 2025-10-29
🔗 阅读原文(图片/数据)
🔸 B2B visa processing startup StampMyVisa raises Rs 4 crore
🗞️ 来源: Economic Times – 📅 2025-10-29
🔗 阅读原文
📌 免责声明
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与近期新闻整理,并辅以作者对多伦多留学生群体观察与实践经验,非法律/投资/移民/留学建议;所有政策与签证问题请以 IRCC(移民、难民与公民部)和学校官方公告为准。若内容有误或需要更详细的个案咨询,请在群里或公众号联系拉群小助手,我们一起把事情做明白。谢谢你读到这里,别忘了在微信群里先说一句“在的”,总有人会回的。

